2023年湖南农业大学自考招生简章
2023年湖南农业大学成教招生简章
联系电话:0731-85555894
咨询:   彭老师      肖老师
报名地址:湖南农业大学校本部

公告声明

湖南农业大学自考、函授隶属校本部统一管理招生,报名缴费都须来校本部 办理手续。 报名需携带物品:身份证复印件两张,两寸蓝底照片2张! 注意:校外的所谓报名点,请勿轻易相信。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,谨防上 当受骗!

报名流程

通过QQ或电话咨询了解自考

热点搜索

您现在的位置:湖南农大自考>> 新闻动态>> 自考新闻>>正文内容

湖南农业大学六十华诞礼赞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1-07-04点击数:308 【字体: 收藏 打印文章
 

星城东岸,浏阳河滨。岿然学府,“农大”冠名。
     悠哉农大,古校长青。始于“修业”[1],已逾百载;组建“克强”,六十余龄[2]。旋改“农院”,正逢六秩[3];逮称今谓,十有七春。校名曾数番更迭,校址亦几度迁新。南岳名区,旧园留迹[4];东塘闹市,故址犹存[5]。安化偏乡[6],战时暂避;“姚托”新址,“跃进”扎根[7]。今之大学,昔时乡村。校舍与民房杂建,村人偕学士毗邻。新禧之岁,拆迁整容。耗资五亿,历时八春。迁民宅七百户,建新居数万平(米)。面貌为之遽改,校园焕然一新。
     美哉农大,景韵双馨。浏河北去,“母王”西邻[8]。高楼广厦,鳞次栉比;通衢大道,交错纵横。图书新馆,国内先进,籍藏逾百万;教学大楼,蔚然壮观,栋纳近万人。运动场地,绿茵排座;“逸苑”憩所,径曲池清。大厦与广场互接,回廊依亭榭相融。梅荷桂菊,奇葩经年斗艳;杏竹松杉,绿树四季成荫。香樟树下,银发起舞;篮球场上,学子健身。活动室中,笙歌迭起;展览馆内,诗画传情。曰金岸、曰丰泽、曰芷兰,皆宿舍区,学子寄寓;曰东湖、曰滨河、曰科教,乃新居址,教工安身。隔河远眺,错落有序;登高俯览,精彩纷呈。
     伟哉农大,风虎云龙。动一时之首脑,集四方之精英。蒋氏抒怀,题“修业”训示[9];毛公命笔,书“农院”芳名[10]。黄大副帅,垂鞭陋室[11];徐老特立,断指黉门[12]。缅“修业”之先驱,创峥嵘于往昔;看“农大”其后辈,续辉煌而至今。院长李毅之,丰碑颂德[13];教授柳子明,越海扬名[14]。院士官春云,领衔学术;楷模石雪晖,致富农村。龙翔云而吐雾,虎啸谷而生风。献身基层之校友李常水,国家赞诩;留学美国之学子周集中,总统表旌。著书立说,凸显学人根底;从政经商,尽展校友才情。校友之杰出奉献,母校之莫大光荣。
     壮哉农大,气势恢宏。文明立校之典范,基层党建之尖兵[15]。教学评估,国内优秀[16];同行排序,位列前锋。继优良传统,倡导朴诚奋勉;育新型人才,推崇求实创新。校园三千亩,学子四万名。辖学院二十所,集专业六十零。农科专业,乃办学之主;文理工商,俱应运而生。本专兼录,硕博连通。课程设置,精品迭出;“博论”选优,榜上留名。教授专家云集,名师荟萃,倡导人才强校之理念;论坛讲座星驰,“学报”兼容,秉持学术兴校之初衷。教学基地,传承理论联系实际;开放办学,敦促知识不断更新。国际联校,足涉欧美新澳;跨省交流,地尽南北西东。往昔招生,望农却步;今时录取,跨国迎宾。慕名报考兮生员踊跃,择优录取兮考分攀升。专业科研所,如雨后春笋;重点实验室,沐时代东风。双低油菜,填新品油空白[17];“余赤”良种,领优质稻先军[18]。试验示范,累创杂交水稻高产纪录;咨询服务,力挽“青森五号”失误亏空[19]。科技开发之产业,囊括肉茶蛋果;产研结合之摇篮,首推“双百工程”[20]。获奖成果,难以胜数;国家专利,与日俱增。回首往昔,喜教学科研辉煌成就;展望未来,创“两型”学校新高水平[21]。
     慨哉农大,倍历艰辛。“修业”伊始,民居暂驻;“农院”初时,干垒栖身。高楼始建之日,师生共负砖石;马路铺设之初,员工亲捣浆泞。开山填壑,运动场汗水铸就;整地清污,图书馆心血浇成。校内备极困苦,校外更付艰辛。修铁路,建大桥,不乏师生倩影;雪峰山,大通湖,曾留学子身形[22]。开门办学,足遍三湘四水;科技扶贫,心悬老少边穷[23]。科学试验,几多不眠之夜;支农“双抢”,每有烈日当空。穷且益坚,不坠凌云之志;老当益壮,常怀报国之心。长期历练,铸就自强胆识;久沐风霜,滋育农大精神。科教兴国,责无旁贷;人才培养,重任在身。奠昌盛之基业,无忘先辈;创繁荣于未来,更赖后昆。
     忆百年奋斗,心潮如炽;贺六秩华年,焰火凌空。翘首大庆之日,切盼校友归宁。届时促膝叙旧,把酒盈樽:庆中华之崛起,祝母校再飞腾。诗曰:
     清秋丹桂满园开,校友乘风载誉来。
     六十华龄添异彩,他年胜况更舒怀。
注释:
     [1] 1903年3月创建“修业学堂”。1920年改办农校,成立农业职业学校。1950年初,更名“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”。
     [2] 1947年2月1日,为纪念革命先烈黄克强(黄兴,字克强),省立农、工、商三专校合并成立“湖南省立克强学院”。1949年10月,克强学院并入湖南大学,成立“湖南大学农学院”。
     [3] 1951年3月,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,将“湖南大学农学院”与“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”合并,成立“湖南农学院”。1994年,经教育部批准,改名为“湖南农业大学”。
     [4] 克强学院校址初设南岳祝圣庙三元宫东操坪,后本部迁至衡阳市江东岸。
     [5] 1951-1960年,长沙市东塘(侯家塘)曾为“湖南农学院”校址,当年的教学大楼“建农楼”、“湘农楼”至今犹在。
     [6] 抗日战争时期,为避战乱,“修业”学校于1938年3月迁往安化硒州。
     [7] “农大”现址,小地名为“姚托”。1958年9月大跃进时期,“湖南农学院”开始在此地测量建校,并于1960年将校址从长沙东塘(侯家塘)迁来此处。
     [8] 长沙马王堆,学校西去八公里。该地1964年发掘的西汉古墓,出土文物及栩栩如生的女尸轰动全球。“马王”与“母王”音近,据说此地原名“母王堆”。
     [9] 1943年10月9日,“修业”学校举办40周年校庆,时任委员长的蒋中正为学校题词:“务本崇实”。
     [10] 1951年3月成立“湖南农学院”,10月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“湖南农学院”校名。
     [11] 1904年,民主革命先驱黄克强在“修业”学校以体操教师的身份作掩护,从事革命活动,当时学校租住民居,校舍简陋。
     [12] 1909年12月8日,校董兼教员的徐特立,在“修业”学校全体师生大会上演讲国事,悲愤至极,当场取菜刀自断左小指,血书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八个大字,旋即晕倒。后董必武感慨赠诗:“救亡存断指,入党在危时”。
     [13] “湖南农学院”首任院长李毅之(1907-1955),其革命精神与工作业绩受到省内外及全校师生员工高度评价,曾当选为河南省“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2008年,学校决定在校园内立铜像以资纪念。
     [14] 柳子明教授(1894-1985)系“湖南农学院”园艺系第一任系主任,为学校教学科研作出了杰出贡献。1978年和1991年,先后获朝鲜与韩国“三级国家勋章”和“建国勋章爱国章”殊荣。
     [15] 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校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单位”、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光荣称号。
     [16] 2001年和2008年,在国家两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,我校均获“优秀”。
     [17] 双低油菜,官春云院士1987年选育成功的低芥酸、低硫甙油菜新品种“湘油11号”,是我国审定的第一个优质油菜新品种,曾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。
     [18] “余赤231-8”系我校康春林教授于1978年选育成功的水稻新品种,简称“余赤”,种植面积达7000万亩,是我省最先选育成功且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稻新品种。
     [19] 1955年,我省盲目引进早粳稻“青森五号”,种植5万亩,造成大面积减产。我校周声汉等专家教授,从理论与实践上,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咨询服务,杜绝此类失误再度发生。
     [20] 2004年学校在省内选择100个左右示范基地,组织100余支科技服务小组,实行学校与基地长期对接建设,简称“双百科技富民工程”。多年的实践,成效卓著,成为新时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。
     [21] 2008年11月,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我校今后的奋斗目标是“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”。同时,努力创建“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”学校,简称“两型校园”建设。
     [22] 1958年3-10月,全院师生下放农村劳动,人员分布全省各地,包括条件最艰苦的湘西雪峰山地区。1960年11月-1961年9月,全院师生集中再次下放到大通湖农场劳动。当年师生菜蔬当饭,杂粮充饥,住棚屋,睡地铺,早出晚归从事农业劳动。多次下放劳动,锻炼了师生意志,深化了师生对“三农”现状的认识。
     [23] 老少边穷,分别指革命老区,少数民族地区,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。

 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