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考首批考生2686名,只考一门哲学课
首批考生2686名,只考一门哲学课
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时,百废待兴,国家急需大量人才,大批青年求知欲望强烈。而当时北京普通高校的录取率仅为5%,面对巨大的供需矛盾,怎么办?
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社会的活力,激发了政府的创造性。1980年10月29日,经报中央批准,北京市政府公布了《关于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的决定》,3天之后,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。这标志着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学历考试制度诞生了。
63岁的张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张发黄的旧纸,上面“自考考场东安门190中学023号”等字样,每每把他带回到1981年的6月7日。
这一天,北京市率先在全国举行了首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,全市2686名考生走进设在18个区县的80多个考场,参加哲学课考试。从此,高自考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张开炽热的双臂,欢迎所有热爱学习、向往知识的人们。
自学考试开辟的成才新途径,激发了广大青年的自学热情,报考人数猛增。到1983年,全市年报考人数突破6万。北京市自考办原副主任李平回忆说:“在海淀区的自考报名点,报名现场非常火,考生队伍一直排到黄庄,很多人早上6点不到就来排队。”
30年来,北京自学考试先后聘请了22所主考高校,1100多名专家学者主持命题、阅卷、论文指导等。北京各区、县都设有专门的自学考试机构,每年组织4万多场次考试。
实践证明,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,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。